欢迎访问先锋寰宇旗下的医疗医药健康综合服务平台——医药梦网!
logo
当前位置:首页 > 中医药馆 > 中医疗法 > 针灸
古人无论男女,一生中都必须针灸4次
2016.07.08来源:古方中医网

灸法是养生保健的有效疗法。晋代《范东阳杂病方》中有灸法防霍乱使人“终无死忧”的记载,并首次提出“逆灸”的概念,即指使用灸法保健防病的预防性灸疗。明代的《针灸聚英》也说“无病而先针灸曰逆,逆,未至而迎之也。”意指病未至灸之。“逆灸”重视机体自身潜能的激发与调动,是“治未病”的重要手段。




  在古代民间普遍运用灸法预防保健、延年益寿,并流行“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行旅”、“风门之穴人人灸”等谚语。无论男女,一生中都必须灸治4次,即十八岁时灸风门,预防感冒;二十四岁灸三阴交,旨在增强生殖能力;四十岁灸足三里,以促进脾胃功能、预防疾病;至老年多灸足三里和曲池以防止视力衰退,灸曲池可使眼睛明亮,牙齿坚固。



  《扁鹊心书》曰:“人于无病时,常灸关元、气海、命门、中脘……虽未得长生,亦可保百余年寿矣。”又云:“余(窦材)五十时,常灸关元百余壮,……渐至身体轻健,羡进饮食……每年常如此灸,遂得老年康健。”《外台秘要》:“三里养先后天之气,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,故称长寿之灸。”唐代孙思邈是艾灸“治未病”的积极倡导者,他指出“膏肓灸无所不治”,“此灸讫,令人阳气康盛”。在日本民间提倡婴儿期灸身柱,即婴儿出生后不久,用小麦粒大的艾炷灸身柱穴,3壮左右,连续灸三日至十数日不等,可以促进健康发育。


“医药梦网”微信公众号
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
“医药梦网”微信公众号
“药城”微信公众号
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
“药城”微信公众号
[免责声明]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图表、著作权、商标权、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)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!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
文章页/相关阅读上-医周药事
文章页/相关阅读下-数风流人物
Copyright © 2004-2025  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
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:(京)网药械信息备字(2022)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京B2-20192285 京ICP备:京ICP备15050077号-2
地址: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: 010-684898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