邹平市黄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足实际,创新思路,主动做好关口前移,为辖区居民筑起一堵坚实的疫情阻断“防火墙”。
每周一早上,疫情防控学习培训成为黄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雷打不动的“必修课”。“防控专班”负责人领学***防控规范,院感业务骨干解读操作规程。每次课只选一个选题,力求学一个、掌握一个,达到入心入脑效果。仅仅培训还不够,培训结束紧接的是考试,考试内容就来自培训主题。
如果说周一培训侧重的是理论,那么周四培训则更侧重实践练兵。医务人员轮番到台上演示穿脱防护服、手套、口罩等,模拟演练预检发热病人、住院发热病人、接转发热病人等的紧急处置。演练小组成员采取随机自由搭配的方式演练,目的是让医务人员参与到各个环节,确保把每个流程和环节练熟练透、出现疫情时能够从容应对。
家住黄山街道黄东村的刘玉芬老人,因血压偏高到黄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。在一楼预检分诊,红外测温仪自动测量她的体温,医务人员查验健康码,询问她的流行病学史,做好记录后才放行。到达就诊楼层,值班护士再次用额温枪为她测温,并询问情况做好登记,安排她到诊室外候诊,诊疗过程确保一室一医一患。“看病特别安全和放心!”虽然整个过程稍显麻烦,但就诊的安全性让刘阿姨感叹不已。
不仅如此,对于预检发热病人,医务人员引导其到发热哨点,进行核酸和血常规检测,根据检测情况决定诊治和上转。诊疗结束的诊室,医务人员会进行物表和环境消毒,开启紫外线灯,喷洒消毒液,确保下次就诊安全。医务人员还要每隔14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,只有保证医务人员安全,才能确保患者就医安全。
农村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,村卫生室更是基层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。预检分诊配备是否规范、消毒液是否齐全、发热病人有没有追踪记录、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是不是到位,每一个环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。是否严格执行,关乎基层疫情防控的成败。为帮助村卫生室做好疫情防控工作,该中心安排党员和业务骨干组成10个包保责任小组对口指导32个卫生室。包保责任人按要求每周两次到卫生室“驻扎”,在参与卫生室的整个诊疗过程的同时,帮助查找疫情防控漏点,及时加以纠正。除了疫情防控外,包保责任人还对卫生室的药品管理使用情况、医保报销规范情况、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等进行综合管控,以此提升卫生室规范执业、服务群众健康的能力。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